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机器人发展四大顽固派应给予打压
庆父不死 鲁难未已:机器人发展四大"顽固派"应给予打压
在2014年6月9日的两院院士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讲到"机器人革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要花大力气把中国的机器人搞上去,尽可能多的占领市场。上有所好,下必甚之。一场轰轰烈烈的机器人革命在中国各大主要城市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
企业通过不同方式涉足机器人产业的局面近乎疯狂。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有70余家上市公司并购或者投资了机器人、智能自动化项目,而中国机器人相关企业的数量甚至超过了4000家。据预测到2020年国内机器人系统集成市场将达到2000亿元,其中一般制造业1400亿元,汽车行业600亿元,预计未来5年一般制造业的自动化需求将快速增长,市场需求将明显超越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占比将达到70%。
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迅猛发展,在业内人士看来并不是一件好事,甚至表示担忧。在中国大力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同时,中国也出现了几大消极派别,阻碍着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平庸派:得过且过 不思进取
中国的机器人市场一片热火朝天,中国的机器人企业也不少,但实际上,中国很难有机器人企业拿出完全国产的机器人产品。中国守着一个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却处处受国外品牌的挤压,处于被动地位。
在工业机器人成本中,成本占比最高的为减速机,约占35%,伺服电机约占25%,控制器约占15%,机器人本体在总成本中占比不到25%。若缺乏核心技术,本体机器人企业可掌控利润着实有限。
行业内部人士并不讳言核心技术的缺乏,RV减速机、谐波减速器、伺服电机与驱动、控制器等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技术仍跟国外品牌有相当差距,国内多数机器人企业聚集在机器人本体等领域争夺菲薄的利润,挣扎在盈亏线上。
种种因素加起来,导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厂商对核心零部件的采购价通常远高于国际品牌工业机器人厂商,传递到终端就是价格竞争力并不是很强或者只能选择性能难以保证的自主品牌零部件。
目前国内机器人企业只有广州数控、南京埃斯顿、沈阳新松机器人等少数公司在进行控制系统、驱动和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不少国内企业只是购买进口零部件后集成组装机器人,缺乏核心技术。业内人士担忧,长此以往,“核心零部件之短”将致本土企业生存空间被挤压,由于缺乏核心零部件技术,我国企业在采购中议价空间狭窄,导致成本居高不下,市场竞争力不强。
1234下一页>
- 上一篇:焊接界面合金层及其生长的影响因素
- 下一篇:喷墨打印多彩的油墨世界
- 2022-07-01推荐-能够满足销售人员的需求点受益匪浅
- 2022-07-01推荐-怎样维护全新的防爆振动电机
- 2022-07-01推荐-11家仪器仪表企业2018年财报发布孰盈孰亏
- 2022-07-01推荐-徐工800吨全地面起重机战场显神威
- 2022-07-01推荐-能源低碳化势如破竹通向现代化必经路
- 2022-07-01推荐-河北沧州小型锅炉布袋除尘器生产厂家批发价格
- 2022-07-01推荐-汉中嘉陵矿业公司抓设备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 2022-07-01推荐-如何选择定制中频炉布袋除尘器吸尘罩大小
- 2022-07-01推荐-20吨生物质锅炉布袋除尘器选用风机奥妙
- 2022-07-01推荐-能源互联网把握大数据命门